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預計兩三年內實現發電
新浪財經訊 10月23日上午消息,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林初學在“2010年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”上透露,三峽工程在今年汛期的直接減災效益超過200億人民幣。三峽集團負責開發的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和向家壩電站,預計兩三年內實現第一臺機組發電。
三峽工程今年汛期減災效益超過200億
林初學表示,三峽工程盡管有著各種各樣的爭議,但與其生態和經濟功能相比,利大于弊,三峽工程可稱是一個民生工程、生態工程。
林初學介紹說,在今年汛期,三峽工程五次調度,直接的減災效益超過200億人民幣;除了防洪功能以外,三峽電站是一個巨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廠,每年可以發出847億千瓦時的清潔電,直接減少4000萬噸燃煤,減排1億噸二氧化碳氣體,如果按200壽命計算,可以節約近百億煤炭資源;三峽工程在枯水期,還起到為長江中下游補水的功能,特別是在去年、前年,由于上游來水少,中上游的生產依賴大量的淡水的情況下,三峽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溪洛渡和向家壩電站兩三年內發電
據悉,為了實現2020年調整能源結構的承諾,水電的裝機需要從當前的2億千瓦增加到3.5億千瓦以上的規模。這意味著,在2011-2020年這十年間,每年我國要新開工以及建成水電1000萬到1500萬千瓦。
林初學透露:“在水電裝機的增量里面,三峽公司大約承擔三分之一。”
隨著三峽工程全面竣工,目前三峽集團的主要建設力量集中在金沙江下游的四個梯級:其中兩個梯級已經開工,正在開發中的溪洛渡電站和向家壩水電站將分別成為世界排名第3和第15的水電工程,預計在2012、2013年爭取實現第一臺機組發電;還有兩個梯級預備作為“十二五”規劃的重點工程,在“十二五”期間開工。
碳稅收益或將解決移民補償難題
“目前水電開發需要破解的難題主要集中在移民和生態方面。”林初學說,因為水電的減排功能以及技術精進,解決生態的問題相對容易做到。
他表示,因為對水電的歧視性價格導致資金難題,移民面臨的難度大一些。但他期望于碳稅的實施,他認為碳稅不可避免地會成為能源消費中的一個關鍵因素,煤電一旦加碳稅,其增加的價值完全可以解決移民補償安置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