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荒的反思—需建立電煤應急儲備機制
天寒地凍之時,今年“電荒”幽靈在部分地區重現,真可謂雪上加霜,對人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。
電荒的根本原因在于“缺煤少水”:冬季來水減少,“直腸子”徑流電站為主的水電出力銳減;而電煤緊張早已不限于一時一地,冬季缺煤更幾乎成為常態。這不但影響經濟社會發展,更現實地影響到老百姓的取暖等生活問題,甚至影響到老百姓能不能歡度春節,問題不可謂不嚴重。如何破解這一難題?本網記者提出要采取多種舉措,應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、加快電力發展、改善電源結構、實現更大范圍的電力優化配置等方面系統著力。這的確是治本之道。然唯恐遠水不解近渴。
從應急的角度,筆者認為建立電煤應急儲備機制是個值得考慮的途徑——在水電出力大,電煤不太緊張之時,儲備一些煤炭,以應對冬季急需以及其他不時之需。
目前,極端氣候現象越來越頻繁,近年來我國冬季大雪、冰凍等災害層出不窮,嚴寒之中,交通不便,情勢必然顯得更為緊張。所以,提前把問題想得嚴重一點,把準備做得充裕一點,做足各方面應急機制是非常必要的。目前,國家在石油、糧食等戰略物資上已經建設了儲備倉庫或基地。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,電以及電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,在缺煤的地方建立必要的電煤儲備基地,在應對部分地區冬季缺電問題上應能起到立竿見影之效。
雖然調查顯示,電煤應急儲備機制的建立面臨很多困難,客觀不利條件就有煤炭不易存儲的問題。但筆者認為這都是可以解決的。筆者相信在煤炭存儲技術上不存在不可解決的高深難題。如果有問題,恐怕主要還是主觀上的問題。這就要看相關負責者、有關方面能不能開動腦筋,甚至能不能擯棄私心私利,真正把社會大局和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頭了。
筆者呼吁有關方面及早展開研究并采取行動,為盡快破解電荒難題作出貢獻。
文章來源:中國電力新聞網